前位置: 主页 > 唐山视野 > 新闻资讯 > 正文

鸡泽“五粮酒”创始人——许顺昌的酒与人生

来源: 未知  2016-01-29 唐山视野

  “燕赵自古感慨悲歌之士”,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。侠风日盛,便会诞生正气浩然、洒脱不羁的酒文化。下面,我们介绍的是一位现代燕赵“侠客”——许顺昌的故事。老许有故事,故事里还有酒,那么,听故事的你,准备好酒了吗?

  会盟之地,岂能无酒?

  “邯郸自古佳丽地、美酒十千醉不辞”,邯郸鸡泽地处华北平原,黑龙港流域,盛产优质小麦、高粱、玉米,自古就是名酒之乡,史书典籍均有记载。在 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,酿出的稀世美酒被封为宫廷珍品,扬名列国。“鲁酒薄而邯郸围”的故事,就是记述了因赵酒而引发的楚赵之战。

  又道,公元前570年,群雄争霸,诸侯混战依旧。九国诸侯为对付强悍的楚国,商定同盟。诸侯会盟前算了一卦,卦辞为:同盟大会在鸡泽举行,上上吉。于是,诸侯们把全作共事的期望寄托在鸡泽之盟。最终,会盟成功,护佑晋国重振霸业。

  许顺昌生于1928年,自由痴心好学,儿时在鸡泽城隍村“老脆烧锅”酒坊耳闻目睹,对酒产生极大兴趣,15岁便拜酒坊许再身为师,学习酿酒技艺,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。

  斗转星移,时光已是2000多年后的现代。当时,新中国刚刚建立,百业待兴。鸡泽全县上下,同样处在新中国火热的建设之中。作为历史故地,浩然之气尚存,可惜,酒已不复在。正如当时县域领导发问的那般——“会盟之地,岂能无酒?”

  是啊,豪情侠义之所,怎可无酒?发问虽易,可大家心里都明白百废待兴,一穷二白,一无所有,筹建酒厂谈何容易,然而不到30岁的许顺昌却不这么认为,只要认准一个理,想办成之事一定能够办成,一句话说出去容易,做起来却难。在当时县政府工业科牵头下,从1952年到1956年,用了四年时间,他跑遍了邯郸、邢台及周边各县吸引人才,引进器材,找厂地,建厂房,功夫不负有心人,1956年许顺昌终于创建了鸡泽县第一家酒厂。会盟之乡无白酒的帽子,算是彻底摘除了。

  毛遂自荐,南“水”北调

  时光再次推移至1973年,此时的酒厂已经发展成国营鸡泽县酒厂。彼时的小许已48岁的老许,更是任厂长兼总工程师,调酒师。虽是不惑之年,可与酒打交道了20多年,还是有疑惑。疑惑之处在于,北方白酒口感爆裂、劲大、厚重,南方白酒口感偏向于柔和、绵甜、回味。为什么厚重和绵甜不能同时存在呢?对,改良,引进新工艺进行改良,老许暗自考虑到。

  人一旦有了想法,就会不“安分”,老许也是如此。揣着“白酒改良”的想法,老许拿出自个两千年前的“老乡”——毛遂的自荐精神,不知跑了多少趟县委县政府去“游说”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时机终于来了,1974年,经县委政府“牵线搭桥”,时任工业局长苑育栋和老许被委派到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。当时的五粮液酒厂党委书记的胡光志(鸡泽县走出去的南下干部),热情接待了他们,并派酿酒师傅老廖带着他们去参观酒窖。

  虽说有老乡关系托底,可一家是全国知名的五粮液酒厂,一家是连县城都没走出去的酒厂。所以,老廖在带他们参观时,也只是按照一般参观流程草草地介绍一下。他哪里知道,站在他面前的这两位的白酒改良“心思”。当参观结束,老许冒出一句,我看了一下,还是我们河北的采用中温曲与高温曲,双曲轮回发酵的白酒更有回味感。本来打算回府的老廖,一听,顿时眼前一亮。

  “你懂酒?”一句话的开端,开启了两个“酒痴”的对话。同道之人的话题一旦开启,便不可收拾。最终的结果,是老廖亲自北上,并将五粮液生产工艺,勾兑技艺传授与顺昌本人,开启了鸡泽的“五粮”时代。

  侠骨柔情,勇接地气

  就像武侠小说的情节一样,单有硬气厚重的“侠骨”还不够,还得配有有绵甘回味的柔情,老许的思路就是如此。回来之后,考虑鸡泽当地的冬季干燥、夏季多雨的气候,再根据老廖传授的勾兑工艺,结合北传白酒双曲生产技艺,老许一头扎进了白酒的改良研制中。 此时,他已步入50岁的知天命之年,可为了白酒改良,他还是那么拼。终于在1976年生产出的白酒具有入口浓香,落口芝麻香,并确立了许氏酿酒工艺。

  现在的顺昌牌顺昌系列酒,延续秉承了许氏酿酒工艺,选用优质小麦、高粱、玉米、荞麦、大米为主要原料,经清蒸糊化,低温发酵,长期窖藏,精细勾兑而成,由此许氏酿酒技艺2010年被邯郸市确定为“非物质文化遗产。”

  “酒痴”老许的一辈子有故事,故事里还有酒。他完成了鸡泽现代白酒的从无到有,从有到改良的转型。正如老许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:“人啊,跟白酒一个样,要有度,更要讲究个积淀!”。现在,老许已经不在,可他开创的“许顺昌”牌酒,依旧积淀着燕赵古风的淳朴和直爽,同样沉醉着的儿女情长的柔情和浓度,依然在完成着鸡泽白酒脉搏的传承……(李胜召 毛少雄/文)

[责任编辑:]

网友评论:

已有1条评论

验证码: